注塑模的排位设计2013/06/19
http://www.ksandxin.com/
一、设计原则
1、力求平衡、对称。
①各型腔在相同温度下同时充模。
·采用平衡布局
·非平衡布局可通过调节浇口尺寸达到平衡
②浇口平衡
③大小制品对称布置
④模具力平衡,即注射压力中心与主流道中心重合,防止飞边。
2、流道尽可能短,以降低废料率、成型周期和热损失。H型排位优于环形和对称型。
3、对高精度制品,型腔数目尽可能少。因为每增加一个型腔,制品精度下降4%。精密模具型腔数目一般不超过4个。
4、相同颜色、相同原料。
5、结构紧凑,节约钢材。
6、大近小远。
7、高度相近。
8、先大后小,见缝插针。
9、同一制品,大近小远。
10、工艺性好。
二、平面尺寸的确定
1、型腔到型芯边的距离a
a = 0.2×l + 17
·对模芯边走冷却水的深腔模具或带侧抽芯的模具,a可适当增加。
2、型腔之间的距离b
b≧a/2 ,一般取12~20mm。
·对于特别小的制品,b可取3mm。
·型腔之间布置有流道时,b′可取25~30mm,一般取30mm。
3、模芯尺寸B0×L0
模芯尺寸 = 制品尺寸+型腔到型芯边的距离+型腔之间的距离
·模芯尺寸超过200×200时,必须做成拼块结构。
4、推算模架
①模具尺寸系列
L B | 15 | 20 | 25 | 30 | 35 | 40 | 45 | 50 | 55 | 60 |
15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
20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
25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 ? | ? |
30 | ?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 ? |
35 | ? | ?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
40 | ? | ? | ?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? | ? |
45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 ? |
50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 ? | √ | √ | √ |
②模架之成型范围
B | BK | B0 | ? | LK | L0 |
150 | 35 | 80 | ? | 35 | L0 = L - 2 LK |
200 | 45 | 110 | ? | 40 | |
250 | 55 | 140 | ? | 45 | |
300 | 65 | 170 | ? | 50 | |
350 | 65 | 220 | ? | 55 | |
400 | 75 | 250 | ? | 55 | |
450 | 85 | 280 | ? | 60 | |
500 | 95 | 310 | ? | 60 |
三、高度尺寸的确定
1、前模部分
①型腔背后模芯厚度h1,h1与冷却水孔的布置及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。
·无冷却水孔或制品较小时,h1取15~20mm。
·冷却水孔边到型腔的距离取1.5d,或取10~15 mm。
制品平面投影面积(cm2) | h1(mm) | d(mm) |
<40(6.32) | 20~25(20) | 6 |
40~77(8.72) | 25~32(30) | 8 |
77~116(10.72) | 32~38(35) | 10 |
116~154(12.42) | 38~50(45) | 12 |
154~193(13.92) | 44~64(50) | 16 |
>193 | 50~76(60) | 20 |
②A板开框背后厚度h3 = 25~35 mm
③前模芯厚度h2 = 制品厚度h+型腔背后模芯厚度h1
④A板厚度h4 =前模芯厚度h2+ A板开框背后厚度h3
2、后模部分
①后模芯厚度h6,主要起藏core作用,一般取20~35 mm。
②B板开框背后厚度h7,主要承受来自型腔的注射压力,可以查选标准托板厚度。
B(cm) | 15、20 | 25 | 30、35 | 40 | 45、50 |
h7(mm) | 30 | 35 | 45 | 50 | 60 |
③B板厚度h8=后模芯厚度h6+ B板开框背后厚度h7
—END—